多模态生物识别融合快付智能终端是通过整合人脸识别、指纹识别、IC 卡识别、二维码识别等多种识别技术,实现快速身份核验与支付结算的一体化智能设备。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校园、企业园区、商业零售及医疗健康等领域,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效、安全、便捷支付与身份管理的需求。其核心特点包括:多技术融合互补、快速响应与高效通行、高安全性与隐私保护、场景灵活适配、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在应用场景方面,公共交通:整合生物识别与移动支付技术,实现乘客无感乘车与高效通行,提升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

校园:结合校园一卡通系统,覆盖食堂消费、门禁管理、图书馆借阅等场景,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校园生活服务。

企业园区:应用于员工考勤、食堂就餐、访客登记等环节,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与安全管控。
商业零售:在超市、餐饮等场所支持刷脸、指纹等快速支付方式,简化支付流程,提升消费体验。
医疗健康:在医院挂号、缴费、取药等环节实现快速身份核验与支付,优化就医流程,减少排队时间。
在市场规模方面,2024 年我国智能支付终端市场规模达到16.69万亿元,在当前主流支付技术路径中,融合生物识别技术的快付终端因兼具便捷性与安全性,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市场重要增长极。
其中,多模态生物识别融合快付智能终端作为核心技术路线,凭借其多识别方式互补、高准确率、强适应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公共服务与商业场景。2024年,其市场规模约为20393.36万元。
随着支付终端不断向多技术融合、智能化、场景化方向演进,传统单一识别终端逐步向集成多种生物识别与支付功能的综合终端演化。多模态生物识别融合快付智能终端通过多种识别技术的协同与优化,不仅提升了支付与身份核验的效率和安全性,也更适应不同人群、不同环境的使用需求。根据行业调研数据显示,2024 年该类终端出货量为125 万台,占智能支付终端总出货量的15.3%。
在多模态生物识别融合快付智能终端的整体应用中,以公共交通、校园、企业园区等对通行效率和安全要求高的场景为代表,其部署较为集中,应用成熟度较高。近年来,该类终端在上述典型场景的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已形成具有明确发展趋势的细分赛道。目前市场已形成稳定增长的细分赛道,且增长潜力显著。
尽管目前传统支付终端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在公共服务、高频消费等场景中,多模态生物识别融合快付智能终端因能同时满足 “高效通行” 与 “安全可控” 的核心需求,正逐步获得市场认可。随着生物识别算法优化、硬件成本下降及行业标准完善,该类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有望在未来三至五年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