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年,阿里收购的项目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很多app逐渐被关停,很多项目最后没有了声量,逐渐被大众遗忘。
当然也有发展得很好的,在互联网激发的竞争格局中一直牢牢占据一席之地。但是,这样的例子似乎很少。
最近又一个曾经火爆的APP被爆,产品和技术的升级已经停止,业务团队大幅缩水。
8月18日,据迟到的报道,网易考拉被阿里收购三年后,目前的业务团队数量已经从2021年的400多人,到现在只有20人左右。产品和技术只有维护,没有升级。业务只专注于以母婴和美妆品类为主的会员电商业务。
从曾经的跨境电商平台巨头,尴尬的是没有被市场遗忘。
除了考拉海购,阿里的其他产品,包括虾米音乐、Koubei.com、田甜梅婷、雅虎中国、优酷土豆、饿了么等,也经历了继MA之后业绩下滑、市场份额直线下降的现象,甚至一些前quotQuot独角兽;现在已经完全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考拉,曾经的霸主,从海上买来的,掉进了云里。
考拉成立于2015年初。因为诞生在跨境电商的红利期,曾经是网易的知名电商平台。
其收入一度占到公司总收入的28%,是仅次于网易游戏业务的第二大收入板块。
可以说,在被网易卖掉之前,考拉的年营收已经达到100亿,仅次于天猫国际。数据显示,2018年考拉的GMV接近300亿。
此外,网易考拉一直是跨境电商的领头羊。在市场份额上,考拉海购也位居市场第一,与天猫国际一起占据半壁江山,是京东海购第三名,是全球购的两倍。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网易考拉连续三年蝉联跨境电商行业市场份额第一。2019年上半年,网易考拉依然以27.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天猫国际和京东海顿全球购分别以25.1%和13.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和第三。
2019年9月,网易考拉海购被阿里以20亿美元全资收购。这次收购是当时阿里在电商领域最大的一次投资收购,引起了市场的轰动。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天猫国际和考拉海购牵手后,跨境电商的老大和老二江山会在阿里的口袋里,这是阿里乐于看到的。
此后,考拉加入阿里动物园,逐渐走向网易。本以为有了阿里庞大的资金和资源背景,考拉海购会如虎添翼。
但考拉海并没有像外界预测的那样与天猫国际在业务和模式上合并,而是在配合阿里电商生态布局的基础上,走上了一条服务日益差异化、服务精准化的变革之路。
2020年8月,时任天猫进出口事业群总裁、考拉海购CEO刘鹏宣布,考拉海外购战略升级为会员电商,将目标用户群体聚焦于中国3亿新中产阶级,并明确表示<;考拉不需要成为第二个天猫国际quot。
在刘鹏的规划中,天猫国际继续延伸用户宽度,在现有用户超过1亿的基础上,在淘内做更大程度的用户渗透;考拉在阿里的定位是特色电商,配合天猫国际分工,拓展用户深度。
在外界看来,这样的战略模式,一是让考拉海购进一步缩小了对会员消费群体的关注,是阿里体系下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第二,是为了quot让路quot天猫国际。
从最初与天猫国际的争斗,到成为阿里跨境电商的战略补充,考拉的地位明显下降。
同样是在收购后的一年,考拉海购的活跃用户数下降严重。
据网络经济新闻社ldquo数码宝rdquo据大电商数据库监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7月,考拉海购APP月活跃度仅为742.3万,相比2020年1月1002.04万的数据,大幅下滑25.92%。
当时对于考拉来说,未来的情况并不乐观。
到2021年,疫情叠加,每天打开考拉海购APP的人不到100万,年交易额不到30亿元。考拉购在阿里的权重下降更明显。
集团层面,在宏观环境和竞争的压力下,阿里这艘大船也在改变航向。也是在这一年,阿里开始试行经营责任制,自主核算盈亏,考拉也开始了自负盈亏的道路。
后来有报道称,2022年春节后,考拉间流传着一个未经证实的谣言:考拉必须在9月底前收支平衡,否则将被关停。收缩比预期更早、更猛烈地降临到员工身上。5月,阿里整体收缩,考拉开始裁员。很多员工离开了阿里西溪园区7号楼4楼。
今天,考拉官方微博从6月1日开始就没有更新过。虽然APP还在,但如果不升级产品和技术,几乎可以预见它未来还能存活多久。
虾米音乐,天天关机。
在阿里的收购历史中,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app。如天天美、UC浏览器、优酷土豆、豌豆荚、酷盘、虾米音乐、饿了么、高德地图等
2013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在重组的同时,以虾米为营收,成立了音乐事业部。
在阿里的指挥下,虾米在获得资金支持后,于2014年启动了寻光计划,专门扶持原创音乐人,一时间成绩斐然。
2015年初,阿里巴巴决定虾米音乐和天天美组建阿里音乐;其中,虾米音乐走的是专业音乐人路线,而每天听歌则是大众用户的主要关注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的音乐版权大战和最严监管禁令中,阿里巴巴还扩大了独家版权资源,拿下了滚石、相信音乐、华研等知名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
2015年7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阿里音乐集团,高任董事长,任CEOmdashmdash当时,高表示,阿里音乐集团要成为世界级的音乐机构。
一年多后,在阿里巴巴成立大娱乐板块的前提下,阿里音乐再次发生变化。执掌优酷土豆的兼任阿里音乐CEO,高主管阿里大文娱国际战略,主管阿里音乐演艺业务和创新发展。
2016年4月15日,天天向上,改为阿里星球。与其说是改名,不如说是粗略的更换。
原来天天好听的主音乐功能被淡化了,阿里星球把听歌的功能放到了二级菜单里。相反,主要入口是ldquo趣味粉丝rdquo、ldquo每天视听rdquo和ldquo幕后英雄rdquo这三大板块背后,是音乐生产、传播、消费的几个重要链条。
也就是说,阿里星球已经塞了一整套围绕音乐的商业运营,比如音乐制作、演出服务、商业合作、场地出租、完成歌词、演出售票等。,到这个软件里。各种服务都有,但是app太复杂,用户不知道怎么安静听歌。
这种做法也间接加速了阿里星球上用户的快速流失。有网友说:ldquo打开阿里星球,就像进入了另一个淘宝。听歌的感觉瞬间就没了。rdquo此后,天天美丽一直处于半成品状态。
百度指数数据显示,其APP的搜索量在2016年4月16日达到峰值,之后出现明显下滑,之后维持下降趋势。
这场资源争夺战正好赶上天天并入阿里系,开发团队人事变动。后来天天动听音乐资源减少,体验优势逐渐丧失。这个时候,天天动听的音乐已经很难跻身行业第一线了。
2016年12月,成立仅7个月的阿里星球宣布停止服务,原因是quot升级quot阿里星球被改造的面目全非,每天听起来都很美,彻底告别粉丝了。
在输掉版权战后,虾米音乐逐渐脱离音乐App第一梯队。
显然,高和没能拯救阿里音乐。
到2019年6月,在阿里巴巴新一轮架构调整中,虾米音乐从大文娱转入阿里巴巴创新事业群mdashmdash然而,三个月后,网易云音乐宣布获得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总计7亿美元的B2轮融资。
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连年亏损的虾米音乐已经被边缘化,甚至被抛弃。虾米作为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的参与者之一,无疑是被行业大势所困。
从一开始,中国在线音乐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版权。2006年,以巨鲸成立为标志,开始了正式版权音乐网的探索;但直到2010年左右,整个互联网音乐领域的发行才开始逐渐向正版音乐转型。
2011年到2016年,是在线音乐市场快速走向格局整合的几年。
值得一提的是,网易云音乐在2013年4月发布后存活了下来。通过站在腾讯的版权上,在不断的成长中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产品特色mdashmdash于是,实现了异军突起。
当然,阿里巴巴也在不断的资源整合中建立了阿里音乐,虾米也成为了阿里音乐的拳头产品。
然而,随后几年,格局又变了。其中,腾讯通过资本和业务整合成立腾讯音乐娱乐,并于2018年底实现上市mdashmdash成为中国网络音乐领域唯一的巨头。
同时,网易云音乐通过优秀的产品体验和极其复杂的版权斗争,赢得了中国在线音乐市场重要玩家的地位。
其中,在腾讯实际上已经成为主导公司的背景下,2018年10月,百度成为其网易云音乐新一轮融资的战略投资者;2019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以领投人身份参与网易云音乐7亿美元融资。
至此,在百度和阿里巴巴的支持下,网易云音乐成为唯一独立于腾讯的大型在线音乐播放器。
对于当时的虾米音乐来说,阿里巴巴投资网易云音乐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到2020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的格局已经尘埃落定。
根据Fastdata发布的《2020年中国在线音乐行业报告》,中国在线音乐市场已经进入寡头时代,<超级一号quot重要模式mdashmdash腾讯是占主导地位的音乐公司,并且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也就是quot一个超级quotmdashmdash而所谓的quot强烈的quot当然指的是网易云音乐。
其中,2020年10月,在线音乐app月活排行榜前五名中,第一、二、四名均为腾讯,月活排行榜分别约为2亿、1.88亿、7248万mdashmdash网易音乐排名第三,月活8895万。
虾米音乐排名第五,月活2236万。《报告》还称,目前中国在线音乐市场,马太效应充分,强者愈强,头部平台正在快速抢夺中小平台的用户时间。
毫无疑问,虾米音乐已经跻身被抢夺用户时间的中小平台之列。
对于阿里来说,音乐只是一门生意。
2019年,高在阿里的任期正式落下帷幕。今年先后卸任杭州阿里音乐董事长、北京阿里音乐董事长。
据业内人士透露,高在阿里的岁月,是阿里音乐失落的三年。话,对阿里的音乐充满遗憾。
2021年2月5日,虾米音乐正式关停。阿里音乐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优酷,饿了,掉队了。
除了音乐,不得不提阿里收购的优酷和土豆。
当时长视频市场份额前两位是优酷和土豆。合并后并入阿里数娱,几年后被腾讯和爱奇艺赶超。很多网友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视频网站草莽发展时期,优酷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视频平台,以UGC内容为主,以YouTube为标的。先后击败56、六间房、酷6等同期视频平台,收购最大对手土豆网,坐上视频网站头把交椅。
2014年,百度控股的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形成行业第一梯队,优质内容源争夺加剧。
2015年,阿里收购优酷土豆。当时优酷和土豆是国内第一和第二的视频网站。这一招当时叫ldquo中国第一互联网并购案rdquo。
2016年,优酷土豆元老、何仪影业CEO褚惠龙离职。优酷土豆董事长兼CEO古永锵正式退出优酷土豆管理层,执掌阿里巴巴娱乐百亿投资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收购完成后,阿里一方面进行公司内部人事变动,另一方面在优酷土豆上推出观看、购买等功能。此外,频繁换帅带来的不利影响逐渐蔓延到业务层面,由于在影视剧版权争夺领域的失利和自制、独家内容的ldquoRdquo一步步走来,优酷土豆终于没落了。
2016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全面整合何仪集团、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和数字娱乐事业部等业务然而,成立两年多来,阿里数娱已经任命了三任掌门人。他们是俞永福、杨伟东和樊路远。
除了掌门人的变动,阿里巴巴娱乐的其他业务高管也在不断进行调整。2018年5月,阿里巴巴娱乐进行架构调整。此前担任阿里音乐CEO、大麦网CEO的张宇调回阿里集团,由杨伟东担任阿里音乐CEO,樊路远担任大麦网CEO。
除了频繁的人事变动,阿里对视频内容的忽视和优酷年轻用户的持续流失也是优酷逐渐衰落的重要原因。
据一位优酷前员工说,当优酷成为别人的导流渠道,做内容的人就没有思想了。优酷开始融入阿里的时候,古永锵搁置了youtube复兴和二次开发的计划,因为阿里有一个更重要的计划:把优酷变成阿里业务链的一环,充当基础服务的渠道。
至于饿了么外卖平台,外卖平台与美团的差距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熟悉互联网的人都知道,饿了么曾经是当之无愧的外卖巨头,而现在饿了么正逐渐落后。
2017年8月,饿了么以8亿美元成功收购百度外卖。2018年4月,阿里宣布以665亿元收购饿了么。在当时的媒体采访中,张说:有了阿里,我们就能赢,他的话里全是关于ldquo的话;背靠大树乘凉;期待。
阿里收购前,根据易观数据,2017年12月,饿了么app月活4505万,而美国外卖app月活2883万。市场份额方面,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后,份额达到54%。
现在回过头来看,54%的市场份额是饿了么的巅峰,也是没落的开始。
2018年下半年以来,饿了么市场份额被美团反超。易观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饿了么市场份额降至48.9%,2019年上半年降至43.9%。此后,一直没有恢复。
作为电商平台,阿里的本质是通过各种形式把自己的流量和购买的流量引导给商家。所以从各方面来说,给阿里带来输血是很多阿里产品的第一目标。
虽然2020年3月,支付宝App在首页增加了外卖到家板块,尽力为饿了么输送流量,但实际引流效果并不理想,在与美团的竞争中依然落后。
根据quest mobile 2020年6月发布的数据,饿了么APP月活跃用户数为7661万,而美团外卖为1.4478亿。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美团外卖占比已经达到67.3%,饿了么则进一步下降至26.9%。即使是饿了么起家的大本营上海,从2020年9月至今,市场份额也不足50%。
从营收来看,2020年第二季度,美团餐饮外卖业务营收达145.4亿元,而阿里生活服务营收为71.1亿元。也就是说,同期整个阿里生活服务板块的营收还不到美团餐饮外卖业务营收的一半。
现在,阿里在财报中不再强调饿了么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份额。饿吗?就连阿里也还没有找到新的突破口。
相关资料永久免费!阿里巴巴普惠更新:加入传统中日韩软银出售阿里套现345亿美元:持股大幅下降,彻底失去董事会席位。阿里巴巴:自愿转为在港交所双重上市。预计年底阿里巴巴员工数量将超过24万人:上半年将减少13616人。新财报显示人均消费超万元!阿里觉得:88VIP用户购买力太强,支持他们的意见。
支持0个人
反对
商品价值评分
快科技1997-2022版权所有。
ICP编号18024899 -2王编号41010502003949